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篇》最早記載了玉器作坊,玉品種、用途等。宋代,隨著人們對玉的收藏,陸續(xù)出現(xiàn)了古玉器專著。進入清代,隨著古玉收藏的愛好者漸多,古玉做假也風起。同時,出現(xiàn)了對古玉研究的各種專著,并有專門的古玉辨?zhèn)螘_M入二十世紀80年代,收藏古玉首先在臺灣、香港等地升溫。并很快波及大陸,出現(xiàn)了史無前例的收藏大軍。由于高古玉器的稀有性,出現(xiàn)了供不應求,造假便應運而生,技術不斷提高,甚至達到幾可亂真的境地。很多私人的藏玉著書,有的通篇找不到一塊真舊古玉器。辨?zhèn)螌W說紛起,但總跟不上造假的水平。近幾年,古玉市場低迷,很多國內各大博物館不敢收藏高古玉,主要是鑒定水平低下,致使很多高古玉無人問津。再加上辨?zhèn)畏椒惻f、保守,總突破不了造假的理論方法,特別是近年來,高古玉的仿品水平不斷提高,并且突破了前人鑒定古玉的理論,給辨?zhèn)喂ぷ鲙砹诵碌碾y題,致使許多博物館和收藏家對高古玉不敢問津。有的懷疑一切,有的又片面擴大化的肯定一些高仿品。面對近年的高級仿品,過去和現(xiàn)在的一些鑒定古玉的方法已不適應當代古玉的辨?zhèn)巍,F(xiàn)需要我們不要停留在原有的鑒定理論上,從客觀實際出發(fā),針對仿品的不同特點進行科學研究,深入市場,不斷總結實踐經驗,進行科學的、客觀的、全面的分析鑒定。而不是依靠帶有主觀性的推理、考證、猜測去鑒定真?zhèn)�。有些專家是帶有強烈的傳統(tǒng)舊有觀念,以先入為主的思想、保守的、僵化的思想去考證真?zhèn)?/span>,這是不可取的。下面根據我個人多年的收藏研究、市場經驗總結以下八點鑒定方法,部分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。這八點方法的作用可以互相轉換,并作為依據對古玉器辨?zhèn)巫骶C合分析判斷。 一、 工藝痕跡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鏡,觀察拋光痕跡;、 適用范圍:新石器→清代;、 局限性:腐蝕嚴重,脫皮,玉器鈣化嚴重成粉狀,不能鑒定。 談古玉工藝,是指古玉加工工藝。一是剖片;二是細加工;三是拋光 。其方法無外有兩大形式。其一為清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動化砣機工藝;其二為近代電動砣具工藝及滾桶搖光拋光工藝。新石器時代晚期,已發(fā)明手動砣具,拋光用解玉砂、獸皮輪砣、棉、麻布輪砣等。其鉆孔特點多為喇叭狀,長孔多為對鉆而成,孔為中細,兩端大,孔壁可見粗細不等的螺旋紋,且表面光滑。機械孔壁則較規(guī)整,留有細密均等的螺旋紋,而且不夠光滑,而且,孔口邊緣也可發(fā)現(xiàn)硼碴。這是新石器穿孔鑒定重要方法。戰(zhàn)國鐵器發(fā)明以后穿孔則較規(guī)整,但孔壁螺旋紋還不如機械孔壁螺旋紋細密均等,孔口、線條邊緣出現(xiàn)硼碴。新石器時代與商周之時拋光多用獸皮醮解玉砂等為之。10倍或2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粗細不均,但方向不一的細凹線,間或也有雜亂無章細凹線,并有層次感。區(qū)別于機械拋光或仿照古法拋光的細密均等較為平行的細凹線。還有,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、勻凈、干凈利落,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過,電動砣具一般可發(fā)現(xiàn)垂直砣過的凹陷痕跡。這種工藝是鑒定古玉真?zhèn)蔚臉O其重要的方法之一,在鑒定方面起主導作用。望大家多觀察實物,多比較,需強調一點:必須用放大鏡才能觀察鑒定。 二、 氧化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鏡,強光手電。觀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;、 適用范圍:新石器~清代出土古玉;、 局限性:近代傳世品,未受氧化古玉。 這也是鑒定古玉極為重要的方法之一。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種自然環(huán)境下與空氣、水及其它物質所產生的化學變化。氧化有二種現(xiàn)象:一是鈣化成程度輕重不一的雞骨現(xiàn)象;二、是氧化嚴重成粉狀。從礦物學角度上看玉器,它的質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,也夾雜含有一些其它物質,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地弱的部分,特別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腐蝕形成的小孔洞,再一種有氧化情況較重,通常在玉器表面鈣化形成白斑,程度輕重不一,但自然地覆蓋在玉器局部或全部,有層次感,深淺不一,程度輕的,表面仍有光澤,嚴重的則腐蝕成粉末。重要一點是: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較重,火燒假玉器就不這樣�;馃卵趸庞�,表面通常為薄薄的一層呈粉狀,沒有深度、層次感。強光燈照射下玉質純凈、透明,氧化非常薄,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,而自然氧化深度則有輕有重,通常尖角、邊棱部位較重。氧化重的,燈光照射不透。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偽古玉。值得我們注意。而且偽造雞骨白的白斑點在放大鏡下觀察呈凹陷形。此種鑒定方法需注意的是,有個別作偽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,這需從加工痕跡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。 三、 腐蝕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鏡;強光手電,觀察特征;、 適用范圍:受腐蝕的出土古玉;、 局限性:沒有腐蝕現(xiàn)象的古玉,傳世品。 多數(shù)玉器長時期埋在各種土壤中都有腐蝕的現(xiàn)象,特別是酸性土壤對玉器破壞較重,玉質較軟的氧化嚴重的玉器受腐蝕最重。其特點通常是蝕孔、蝕斑現(xiàn)象,有的蝕孔口小腹大,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的化學變化形成的閃亮結晶體,這一點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偽造的。通常氧化較重則腐蝕越重,目前用酸類物質腐蝕偽造的玉器,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積凸凹不平的腐蝕,蝕孔、蝕斑明顯,可以說砣工化盡,這樣處理的古玉其蝕孔常常是外大里小,無結晶體,呈斑駁狀。這里需指出的是:有很多人利用自然腐蝕嚴重的玉石料加工成偽古玉,這種古玉特點是通常腐蝕嚴重,加工痕跡處無氧化,缺乏腐蝕自然普遍性。 四、 凝結物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鏡,牙簽,觀察不同位置;用牙簽刮劃附著物;、 適用范圍:沒清洗的出土古玉;、 局限性:近代長期在封閉環(huán)境保存的、清洗過重的。 也稱:包漿鑒定。包漿通常是指玉在各種環(huán)境中,由其它物質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種物質,主要有三種形式: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物;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爛雜物;三是傳世品上的污垢。這幾種物質都很微妙,顏色不一,通常是靠多年的對實物觀察所得。出土品的包漿有一種是凝結在玉器表面的物質,這種物質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,有的是礦物質溶化后形成的;有一些是透明狀;有的則是半透明的;有的則是墓土。無論哪一種,都十分自然,凝結較實,并伴有墓葬氣味,這種氣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,這也是氣味辨?zhèn)蔚囊粋重要方法。假器就不是這樣,包漿松散,無墓葬味,無透明礦物質,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,也是膠一類物質所為,一燒、一洗即知�,F(xiàn)流行一種把古玉用細鐵絲纏上,放入土中數(shù)月或數(shù)年后取出,紅褐土銹可固結在玉上。但古玉很少與鐵一類物質共同存放、埋葬,只有一類玉劍具是如此。這樣的偽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賣行上出現(xiàn),并且在玉器上很明顯地看出用鐵絲纏過的痕跡,真不可思議! 五、氣味鑒定。 、 工具、方法:濕水,可用水點濕玉器,可嗅出氣味;、 適用范圍:出土古玉;、 局限性:傳世品,出土之后刷洗時間較長者。 此種方法較不易掌握,玉器埋藏環(huán)境的不同,氣味也不同,大多有墓葬味、土腥味,還有傳世味。一般玉器氣味以新近出土最為濃烈,熟悉這種氣味最好的辦法是多嗅老窯陶瓷,特別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氣味,尤以戰(zhàn)國、漢代陶器為重要,它們的氣味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或相似。此種方法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,對于鑒別那些偽造出土古玉特別靈驗,它們不僅沒有墓葬氣味,相反,有種刺鼻的化學氣味或單純的土氣味。此種方法要求我們多實踐、多對比,才有所收獲。但有一點需注意的是:帶有泥土雜物的玉器,不論早晚出土,必須有墓葬味,用水一浸或呵氣其味更大,反之,無味則必假。 六、沁色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10~50倍放大鏡,強光手電,觀察解理、沁入深淺,照射玉器,觀察顏色,沁入部位;、 適用范圍:出土受沁玉器;、 局限性:傳世古玉或無沁古玉。 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(huán)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產生的顏色變化,是另一種物質分子滲入玉器局部或內部產生的顏色。實則是物理現(xiàn)象,它所產生的自然色變。我們通常叫“沁色”,如古玉存放于紅色漆器內,可能受紅色沁,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,黃土內埋藏,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。在強白燈光下觀察,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、綹等部位所產生的。 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,嚴重的可浸透全器,這叫“滿浸(沁)”,盤玩之后變色,顏色鮮艷,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。重要一點是:通常情況下,真品沁色比較單一;顏色較暗,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。真品即使玉有解理、裂隙,但不是接觸部位,不一定有沁色。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。也有局部沁,特點是沁色較多,激光偽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。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。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,但真沁大多數(shù)有由深到淺的過渡色。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(huán)境干燥或玉質致密可以無沁。 七、化學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食醋、丙酮,把玉器局部燒煮,丙酮刷洗;、 適用范圍:氧化古玉,仿氧化古玉;、 局限性:無氧化現(xiàn)象古玉。 目前此類研究成果主要應用兩種化學物品,一是食醋,二是丙酮。此種鑒定方法主要針對偽造氧化嚴重的雞骨白,泛白、白斑現(xiàn)象,食醋是針對一般石灰、火及其它方法燒制呈白化現(xiàn)象的偽古玉,方法是先把醋燒開,把偽古玉局部浸煮1—3分鐘,拿出之后用水可清洗掉白色粉末,水呈白漿狀,氧化薄的部位可露出玉質,真假立斷。這種方法對真氧化白斑是清洗不掉的。丙酮主要是針對用膠及顏料一類物質調成的白漿涂刷在玉器表面,利用丙酮局部刷洗,即可洗掉白漿,真?zhèn)瘟�。如是真古玉的雞骨白現(xiàn)象,在短時間內就不會出現(xiàn)上述現(xiàn)象,是洗不出白漿的。此種化學方法請慎用,即使真舊古玉,也千萬不可長時間浸煮在酸性化學試劑里,因為任何玉石長期在酸性溶液腐蝕下都會受到破壞的。 八、藝術水平鑒定、 工具、方法:人眼觀察,與真器對比研究;、 適用范圍:一切具有藝術性玉器;、 局限性:器型極為簡單或嚴重腐蝕、殘件。 這也是最難仿制的因素。在中國玉器制作工藝史上,每個時期都有特點鮮明的藝術風格,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風格,而且,每個時期既有成熟的藝術,又有不成熟或成長中的藝術。熟悉各個時代、各個地區(qū)的玉器工藝水平是鑒定古玉的先決條件,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看一些玉器理論書籍,而且還要多看玉器圖錄及博物館、收藏家的實物資料。另外,還要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,列寧說:“對任何一個歷史問題的研究判斷、結論,都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當時的、具體歷史條件和社會文化中去考察”。技術水平不等于藝術水平,有時技術達到了,藝術卻達不到,在古代玉器藝術水平中,成熟的藝術是當今難以仿制的,具體體現(xiàn)為那些藝術水平高的玉器更難仿制,鑒定起來也相對容易,正所謂有形無神。辟如漢代玉人物、馬、獸類,特別是圓雕作品,那種圓潤、飽滿、流暢的線條,迄今仍極難仿制�?梢哉f,愈是技術含量高的大件作品,圓雕作品,器型復雜作品,愈容易鑒定。原因是制作難度大,容易留下破綻;相反,那些器形簡單的、藝術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別容易,鑒定起來則難。重要的是,美的藝術只有手法,沒有方法,藝術達到一個界限不再能前進,這種界限或早已達到而不能再突破;并且這樣一種技術也不能傳達,而是每個人直接受之于天,因而人亡技絕。等待大自然再度賦予另一個人同樣的才能。 古玉辨?zhèn)嗡恼`區(qū)很多談古玉鑒定方法,常以下列方法作為主要鑒定方法。根據中國古玉出土的數(shù)量以及我們研究的水平,我們研究的范圍還遠遠不夠,特別是商至漢的玉器類型學還不完善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的數(shù)量更有限,每一次大量玉器的出土,都有一些新的器型、新的藝術風格、新的類型出現(xiàn),所以,下列老生常談四點鑒定意見可能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,起過一定的作用,隨著作偽水平的提高,現(xiàn)已不適應現(xiàn)實需要,甚至已成誤區(qū),充其量,也只能作為參考斷代而已。 �。ㄒ唬⒃煨捅�?zhèn)巍?/span> 有些資料很強調這一點,其實原始藝術出自于民間,歷史上所有玉器的造型,對于現(xiàn)代科技及民間藝人來說,仿制還不算太難!造型及某些藝術風格現(xiàn)在并不能作為辨別真?zhèn)蔚膬热荩〉泊嬖谀承┨貏e精湛的造型的藝術品特別難仿,這就是所說仿品的“有形無神”了;難仿的是藝術水平,而不是造型。 �。ǘ�、玉質、玉材辨?zhèn)巍?/span> 其實,玉的質地與真?zhèn)卧诟叻缕樊斨胁]有直接關系,“千種瑪瑙萬種玉”,無論是古代,還是現(xiàn)代,古玉材都十分繁雜,每個時代,玉材都很復雜,《山海經》記載玉的條目有二百多處。只能說明的是:商周至秦漢,重要禮玉多用和田玉材,但也不絕對,也常伴有其它不明產地的玉材出土。特別是近年,高仿古玉基本不用玉粉及俄羅斯、阿富汗白玉。而是用當時流行的玉材,如和田、岫巖、南陽等玉材。玉材不可作辨?zhèn)我罁?/span> �。ㄈ�、紋飾辨?zhèn)巍?/span> 千萬不要一遇到同種紋飾數(shù)量較多的玉器即認為是偽器,同一品種,甚至珍貴品種集中出土一批,也在情理之中,有些人眼中的古玉精品好象世間只有一件,只要看見第二件就說這是仿此制做。不要忘記,在商周秦漢數(shù)千座王侯貴族墓葬里,我們只由政府發(fā)掘了屈指可數(shù)的幾座完整墓葬。由各種原因出土的玉器大部還都散存于民間,它基本上是不朽、不腐的、不碎的。我們知道:當前古玉的高科技作偽都已利用電腦成像,各時期古玉器紋飾并不復雜,都比較容易仿出來,但也有未知新的紋飾玉器出土,也不值得大驚小怪。所以當前以“紋飾”不能做辯偽依據,只能作為斷代參考。 �。ㄋ模L格辨?zhèn)巍?/span> 風格,即是每個時代、每個文化類型的“特征”;風格特點很容易仿制很多人一眼望見形制特殊風格的精品,就不再細看,就不屑一顧地妄斷“偽品”。其實,不是形制超越時代局限所為的風格玉器的存在,是可以理解的,它是一種合乎自然規(guī)律的東西,不值得大驚小怪,不能以先入為主的思想去觀察玉器,很多朝代玉器類型學的建立目前還不成熟。再重復一句:“數(shù)千座壟斷玉器的王侯貴族墓,我們只發(fā)掘屈指可數(shù)的幾座”。由政府所掌握的玉器數(shù)量大概還不到古玉總數(shù)的千分之一�!边@是不可爭辯的事實。每次發(fā)掘,我們都會看到新風格玉器出土,今后還會發(fā)現(xiàn)新的風格玉器作品,當然每個時代,有其特定風格,但這早被作偽者掌握。 其他還有:“以科學發(fā)掘為主、顏色辨?zhèn)蔚取本惶m合玉器辨?zhèn)畏椒�,僅能作參考而已。另外,無論哪一種鑒定方法,多屬階段性成果,沒有一成不變的自然法則,作偽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鑒偽水平的提高,只要市場存在,而作偽的手段、方法就會無休止的發(fā)展下去,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拘泥于傳統(tǒng)鑒定方法,停留在已掌握的技術水平之上,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研究,不斷地深入市場,深入實踐,多摸索,即多研究真品,更要勤研究不斷出現(xiàn)的偽品,總結經驗,才能不斷地提高我們的鑒定水平。 現(xiàn)在文物界有一個普遍認識:只要是研究某領域或專題文物理論文化的大專家,大師級人物,就一定毫無異議地認為他同樣也是鑒定家。我們不懷疑文物理論研究有助于文物鑒定,也有一部分既是理論大家又有實踐鑒定經驗。并不否定兩者不能統(tǒng)一,相反,有著深厚的玉學理論,再結合實踐,是能夠發(fā)展成辨?zhèn)胃呒壌蠹�。但事實上,文物研究和文物鑒定是兩個概念。文物研究,如玉文化研究可以坐在室內,在文獻上進行研究,以致著書立說。但他不一定是一個鑒定真?zhèn)蔚膶<�。鑒定真?zhèn)问菍嵺`學;是市場經驗;是收藏經驗;大多是那些夜以繼日對實物研究,癡迷的收藏家。而不是有些所謂的文物理論家。直白地說,現(xiàn)在玉作坊的玉工大多都能看出古玉或仿古玉的“老工、新工”,但他們對玉文化,或理論研究可能一竅不通;再者,我們求鑒定,也不要迷信權威部門,權威人士,高齡人士;我們首先看權威部門的專題文物收藏量,權威人士是否象收藏家那樣,整天接觸藏品?是被動研究?還是興趣研究?是否經常去市場研究?接受市場實踐檢驗,理論與實踐統(tǒng)一。特別是鑒定偽古玉與年齡無直接關系,因為當前鑒定偽古玉的對象主要是近幾年的高科技造假,老辦法沒人用了。這就要求我們辯證對待人和物,有些學者在某些文物領域的文物理論與文物研究確為大家,乃至大師,德高望重,但辨?zhèn)挝幢赜型瑯铀剑驗槟鞘菍儆诹硪婚T專業(yè)實踐技術。
|